氣候變遷正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和經濟。極端氣候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糧食安全,但新的解決方案和機會正在出現。
極端天氣現象正在增加,從澳洲野火到非洲洪水,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災後重建。根據聯合國報告,全球每年因極端氣候事件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已達到3,000億美元。如果地球升溫不能在21世紀末,控制在攝氏1.5度內,極端天氣事件將更為頻繁的出現。
此外,氣候變化對農業和食品安全也構成了巨大威脅。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增長,到2050年,全球糧食產量可能減少15%。這將可能導致糧食價格飆升,全球超過10億的貧困人口將面臨糧食不足的危機。
全球大約有71%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企業,企業既可能是災難的始作俑者,也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目前全球已經有198個國家承諾淨零目標,淨零目標指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將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如造林、碳捕捉與封存)的碳總量相抵等於零。例如台灣和大多數國家,以「2050年淨零碳排」為目標。
國泰金控也為2050年淨零碳排設定目標,並宣示接軌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預計2030年台灣所有營業據點全面使用綠電。科技巨頭微軟更承諾2050年消除其自1975年創立以來產生的所有碳排放,除了運用節能設備降低碳排放外,亦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並與供應鏈夥伴共同減少碳足跡。
綠色投資,同時創造了綠色就業機會,成為全球經濟新動能。隨著政策和公眾意識的變化,低碳和永續的投資潛力可期。此外,投資人對於支持ESG投資的熱忱也在加強。
根據2023年投信投顧公會揭露的資料,截至2023年2月,台灣境內外合計ESG基金已突破百檔。國人持有基金規模達3,715億元,投資人數更以倍數成長。富達投信「青世代幸福大調查」報告也顯示,台灣青世代為促進永續,在消費上願意選擇可以減輕地球負擔、為整體社會環境帶來好處的商品。超過50%表示,不購買未盡社會責任之企業所販售的產品。
用資金支持ESG,能推動更多企業參與行動,降低碳排放,同時也讓投資這件事,更具社會效益。
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將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如造林、碳捕捉與封存)的碳總量相抵等於零。例如台灣和大多數國家,以「2050年淨零碳排」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