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後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學習獨立,50歲後,晚婚、晚育的大人們,更要懂得如何獨立變老。各世代對於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想法不同,但相同的是,晚婚、晚育逐漸成為趨勢。如何部署老後的財務,才能老得更好?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人的初婚年齡逐步增加,1975年時女性平均在22.3歲、男性則在26.6歲時進入婚姻生活;近兩年,女性想婚年齡已達30.4歲,男性也上升為32.6歲,足足晚了6到8年。不只結婚晚,第一個小孩報到的時間也比想像要晚。15年前,生育第一胎的媽媽多落在25至29歲,現在35歲以上才生孩子的人數,更大增為15年前的2.4倍。
成家不嫌晚 但退休在即、孩子還小的狀況題怎解?
晚婚、晚育的好處是經濟情況較為穩定,但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不少年過40歲才生下愛子的女明星,比以前更勤於保養和運動,濃濃的依戀讓她們嚴格進行健康管理,期待能健康長壽,看到兒女幸福成家、孕育下一代。
年輕時忙創業,45歲才結婚的某製造業老闆今年原本打算退休,面對10歲不到的幼兒,55歲的他不免猶豫要不要多拚幾年,避免老後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
人生何時開始都不嫌晚,只是晚婚、晚育更容易遇到退休在即、孩子還小的狀況題。該如何不讓晚婚、晚育影響退休財務?國泰世華專家為您分別從「金流、保障、信託」面向梳理,一定得掌握的三大重點:
財務盤點:因應現在、規劃未來、預防未知
上一輩相對早婚,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分批儲備各個人生階段需要的財務準備,若在30歲前開始生養第一位小孩,直到養育責任終了時,平均才50歲上下;即使中途掉拍,在子女大學畢業後,也還有15至20年慢慢累積退休需求。
晚婚族家庭責任起步慢,所幸財務基礎也較20來歲時更加穩固。因此,比起早婚族能夠「分批儲備」,晚婚族更要掌握「同步布局」的節奏,有效紓解50歲後的財務壓力。
國泰世華專家建議,晚婚族應從結婚前就為個人提列「退休預算」;結婚後,更需將其列入每年「家庭必要支出」,提早建立晚年現金流的第二隻腳。同時,也要兼顧「醫療保障」和「財產安全」,才能樂享財務自主的退休生活。
重點一》不委屈自己,善用「631法則」打理每月收入,提列退休預算
增加本金,是讓資產成長最快的方式。透過631法則梳理資金分配,將每月收入切分為三等分,分別以「生活花費60%」因應現在、「退休理財30%」規劃未來,以及「保險準備10%」防範未知。
以月收入5萬元為例,將每月薪資的60%,約3萬元列為日常必要支出所用,包含一般消費以及各項貸款;其次,收入的30%約1.5萬元,依照能承受的風險屬性,投入長期的退休理財項目中;最後10%約5千元,則是替自己或家庭規劃保障。
以631法則理出資金分配來打底,並持之以恆進行,是退休理財的關鍵第一步。
重點二》不帶來負擔,先求有、再求好,及早規劃「醫療保障」
人生不怕老,最怕不健康;別讓長壽,變成一種風險。
從衛福部的統計中可清楚推估,以平均餘命80歲計算,每個人一生要花費的醫療支出將近400萬元,尤其老後突發的急用醫療金負擔,更常是拖垮小孩、打亂退休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
「縮短不健康年齡,是未來退休規劃的重點。」國泰世華專家提醒,事前預防勝於病後治療,因此,擁有穩健的退休財務金流之外,更需重視「醫療保障」的規劃,可採「先求有、再求好」逐步完善。
從最基礎、能提供身故保障的的定期、終身壽險,到滿足醫療保障的住院日額型/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長照險,以及隨經濟基礎穩健,可進一步加碼防癌險、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暨特定傷病險,建構完整防護。
重點三》不麻煩子女,以「信託」專款專用,預約安心養老
不委屈自己、不帶來負擔、不麻煩家人與子女,想必是正籌畫未來退休生活的你我,心中共同的心願。想要解放孩子未來的養老責任,在孩子獨立探索世界時,也能自我獨立邁向第二人生,就不能少了「信託規劃」,來完備退休理財的最後一步。(延伸閱讀:信託並非富人專屬,靠「微型安養信託」好好照顧自己)
年滿55歲以上民眾,善用簽約金只要999元的「微型安養信託」,將養老金放入信託專戶,約定好啟動的時間,例如退休後或是因病無法自理時,每月或定期將專戶的錢打入指定帳戶,將來就算孩子不在身邊協助管理財產,也能防止老本被不當挪用或詐騙。
善於理財的人,也可考慮規畫理財型的安養信託,將交付信託的錢一部份配置有穩健配息的基金。一部分指定支付生活費用,其他像是旅遊基金、醫療支出、養護機構或看護費等可約定用實支實付的方式。透過信託管理退休金、能保障基本生活品質,也不用經常勞煩家人。
隨著晚婚、晚育族進入退休倒數,正是孩子學有所成、人生起飛時,別讓變老、傷病成為孩子掛心的理由。提早超前部署退休規畫、布局有意思的第二人生,才能與孩子一起學習獨立,成為更好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