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本月專題

中國超額儲蓄遽增,民眾還有錢!?
  • 日期:2023/03/16
  • 作者: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
經濟短期具爆發力,長期需注意債務問題

中國經濟的總舵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卸任後,市場最關注的議題就是,繼任者李強是否能延續政策。確實,去年十月習近平連任總書記後喊出的「共同富裕」口號之後,外界普遍解讀為中國即將放棄市場經濟、轉向計畫經濟。不過自從去年底迅速解封之後,中國的經濟政策似乎重新確認了將持續以市場經濟為核心。


然而,李強接手的此刻,注定並不平靜。俄烏戰爭還在延燒、歐美聯手封殺中國半導體、各國央行的利率政策轉向緊縮,中國也於2022年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可以說是內外交迫。李強掌舵之後,中國經濟是否還能發揮韌性?


超額儲蓄撐消費,「內循環」有底氣

李克強於2月的工作報告中,則給市場打了一劑定心針。他認為,1月的消費數字明顯成長,反映出疫情解封之後,中國強大的消費力將持續推動經濟。可能會有人覺得奇怪,中國自2020年至今封城將近三年,對經濟產生相當大影響,中國人還有錢消費嗎?

如果我們看數據就會發現,中國從2020年起,存款餘額快速向上,2022年新增儲蓄存款更是比2021年增加近8兆,或許可將之視為民眾因疫情而增加的超額儲蓄。某方面也意味著,部分中國民眾不是因為疫情而沒辦法賺錢,而是因為疫情而沒辦法花錢(見圖一)。因此,疫情解封後,最先釋放出的是消費動能,這並不讓人意外。另一方面,超額儲蓄除了反映民眾存款餘額,同時也反映出過去幾年企業投資受到壓抑。可喜的是,企業投資往往會稍微落後於需求端,在消費已經有所起色的當下,也有機會看到投資上升,經濟走入正向循環。


圖一、中國民眾存款餘額與新增儲蓄
註:深綠色框為2022新增儲蓄存款較去年多增加部分, 約7.9兆人民幣。
資料來源:Wind。

除了消費潛力強勁以外,綜觀其他各項指標,中國今年一掃陰霾的機率很大。例如,另一個先行指標「股市」,從去年底就開始反應中國經濟谷底轉強的訊息,就連先前受到爛尾樓事件衝擊最大的房地產行業,也在政府釋出相關方案之後大幅反彈。此外,美元指數見頂轉弱,新興市場的資金終於迎來回流。


領先指標轉正,但仍須提防債務帶來的長期影響

雖然今年經濟有望重返高成長,但中國經濟結構也仍然存在讓人不可不慎防的灰犀牛。

許多人拿1970年代與此時比對,認為兩個時代都經歷了高通膨、都可能進入高利率時代,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亞洲經濟第一強權日本與此時的中國,也都面臨著龐大的債務問題。全球主要國家在面對疫情時都紛紛舉債撒錢救民生,從2019年到2022年短短四年間非金融企業債務佔GDP的比率都有所提升,然而,中國的數字達到了空前的161%,不僅遠超第二名日本的118%,更幾乎是美國的兩倍(見圖二)


圖二、各國非金融企業債務佔GDP比重
資料來源:IMF, 中國社會科學院。

債台高築不等於還不出錢,但長期而言,高居不下的債務比重對於消費信心與投資信心,還是會產生壓抑效果。80年代開始,日本從高速成長迅速進入長期低成長的時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到債務影響,厭債情節讓日本民眾不再這麼敢於消費。特別是中國也跟當時的日本一樣,已經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更讓人對於中國是否會步上日本後塵產生疑慮。

不過,對於經濟觀察者與投資人來說,此時擔心中國會被債務壓垮消費力,恐怕為時尚早。IMF在1月底報告中,將2023年中國GDP成長從4.4%上調至5.2%;同時,全球GDP成長僅為2.9%,較去年預估的3.4%下降。目前全球各國都處在通膨後的貨幣緊縮期,中國通膨問題輕微、經濟也正走向復甦,投資人不妨稍加留意中國,或許會有意外之喜。


延伸閱讀:中國防疫「快封快解」,新興市場反彈有望?到熱門投資看更多。


熱門活動

申購首選基金,享申購手續費優惠!
定期定額投資專案系列基金,持續投資滿三年,手續費0元
發揮你的ESG天賦人格,用投資參與永續,支持改變!

如您對我們的產品想進行瞭解或有投資意願者,請洽本行全台各分行之理財顧問 或洽本行服務專線:0800-818-001或立即線上留言

揭露事項與免責聲明

本報告為國泰世華銀行(下稱“本公司”)提供尊貴理財客戶之參考資料,並非針對特定客戶所作的投資建議,且在本報告撰寫過程中,並未考量讀者個別的財務狀況與需求,故本報告所提供的資訊無法適用於所有讀者。



本報告係根據本公司所取得的資訊加以彙集及研究分析,本公司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本報告中所提出之意見係為本報告出版當時的意見,邇後相關資訊或意見若有變更,本公司將不會另行通知。本公司亦無義務持續更新本報告之內容或追蹤研究本報告所涵蓋之主題。本報告中提及的標的價格、價值及收益隨時可能因各種本公司無法控制之政治、經濟、市場等因素而產生變化。本報告中之各項預測,均係基於對目前所得資訊作合理假設下所完成,所以並不必然實現。本報告不得視為買賣有價證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的要約或要約之引誘。

 

國泰金融集團(下稱“本集團”)所屬各公司可能個別基於特定目的且針對特定人士出具研究報告、提供口頭或書面的市場看法或投資建議(下稱“提供資訊”),鑑於提供資訊之單位、時間、對象及目的不同,本報告與本集團其他單位所提供資訊可能有不一致或相牴觸之情事;本集團所屬公司從事各項金融業務,包括但不限於銀行、保險、證券經紀、承銷、自有資金投資、資產管理、證券投資信託等。本集團各公司對於本報告所涵蓋之標的可能有投資或其他業務往來關係,各公司從事交易之方向亦可能與本報告不一致,讀者應審慎評估自身投資風險,自行決定投資方針,不應以前述不一致或相抵觸為由,主張本公司或本集團其他成員有侵害讀者權益之情事。

 

2012年7月27日金管證投字第1010033031號函

台北市松仁路7號B1

TEL:02-8722-6666

十打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