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市場裡的「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幫理財的路點盞明燈。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由美國社會學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於1968年提出,原指同一研究項目上,相較於不知名的研究者,榮耀總是歸於聲名顯赫的那位科學家;後被廣泛使用於各界,任何個體、群體、地區或國家,只要在某方面(如:名聲、財富、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領先,就會自然而然累積優勢,取得更多成功和領先的機會。
經濟學中的「馬太效應」,放到產業中解讀,意指企業如果是該產業的領頭羊或具定價話語權,自然會取得更多資源和機會,反應大者恆大、贏家通吃的現象。如:「護國神山」是半導體業中翹楚,具有超強競爭力,股價一路攀升;發展成熟的Amazon,營收成長依然快速。
案例正應了「馬太效應」的精神:「凡有的就給他更多,讓他有餘;凡不足的就剝奪他所有,讓他沒有。」源自於聖經(馬太福音25:29)。投資人在選擇產業或投資板塊時,可循此效應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