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最近搜尋
登入
下載完整檔案
儘管全球金融並非完全擺脫困境,但伴隨股市長線價值有望浮現,多重資產(平衡型)產品有望因應震盪,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核心選項。
股債兼備續失靈?隨美歐通膨出現趨勢轉折,加上中國快速解封,重啟全球多數商品服務關鍵需求,也讓美國軟著陸機率攀升,為2023年開局帶來喘息之機。不過,全球金融並非完全擺脫困境,未來幾個月仍應精挑細選,平衡型產品適合重新作為因應震盪核心選項(見圖一)。
信用風險需審慎:鑑於通膨與景氣持續拉鋸,聯準會升息預期又起,加上即便暫停升息,預期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高成本、高利率環境成為企業營運的新常態,毛利率下滑及再融資不易環境亦難扭轉,部分體質較弱企業仍有降評或違約風險,加上非投資等級債與股市連動性高,若持有平衡型商品中持有債券以非投等債為主,後續投資風險仍需特別留意 (見圖二)。
美升息轉折共識,成長股估值短期修復:跌深就是最好的利多,通膨與利率轉折成為共識,催化今年來成長類股表現優於美股,惟伴隨美經濟數據意外轉佳,估值修復動能暫告一段落,價值面與基本面持續拉鋸,資金暫離尋求重新配置(見圖三)。
企業毛利猶具挑戰,獲利趨勢等待轉折:儘管市場針對硬著陸、軟著陸仍有所爭論,惟美歐景氣放緩趨勢未改,過往景氣下行循環中,亦伴隨企業獲利循環調整發生,過去五次循環落底均值約莫15個月,本次循環準備進入下半場,市場逐季(月)檢視企業展望實現,股市震盪難免,指數料將出現反覆築底現象,惟具韌性佳企業長線投資價值漸顯(見圖四)。
重視金流,產業分散:相比基本面週期,股市評價落底通常早於企業獲利,不過,本輪復甦央行恐缺席,加上營運、融資成本昂貴,企業銷售增速遜於成本增速成為新常態,相比單獨重壓科技股,分散產業、慎選現金流穩定龍頭股,成為長線佈局、控管風險關鍵(見圖五)。
美國以外,價值浮現:中國快速解封,對全球貿易、國際觀光、原物料帶來需求復甦,高盛預估,今年全球GDP有望增加1%,中美兩國以外受惠區域、題材,營收下行逆風有望緩和,另一方面,從股價評價面來看,去年MSCI全球(不含美國)指數估值修正程度,更勝美國指數,甚至一度低於新冠疫情時期水準,伴隨企業循環調整幅度緩和,美國以外市場投資價值更值留意(見圖六)。
隨美歐通膨出現趨勢轉折,加上中國快速解封,讓美國軟著陸機率攀升,儘管全球金融並非完全擺脫困境,但伴隨股市長線佈局機會有望浮現,加上優質債券取回長期配置價值,多重資產(平衡型)產品有望因應震盪,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核心選項。 惟景氣趨緩、流動性下滑環境,挑選多重資產(平衡型)產品,不宜集中高相關性風險性資產,另外,亦需留意持有標的,其配息來自本金比重是否過高,易壓抑淨值回復力。
如您對我們的產品想進行瞭解或有投資意願者,請洽本行全台各分行之理財顧問 或洽本行服務專線:0800-818-001或立即線上留言
您將離開本行官網 前往外部網站
確定
您目前無比較中的基金
請至 基金搜尋 點選「」 加入想比較的基金。
您目前無觀察中的基金
您目前無比較中的ETF
請至 ETF搜尋 點選「」 加入想比較的ETF。
您目前無觀察中的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