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本月專題

中國經濟能避免走上日本的後塵嗎?
  • 日期:2024/12/02
  • 作者: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
中國政策目前仍偏「防風險」,更須「拉經濟」、「調體質」

消費疲弱,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困境。上個月的雙十一購物節,對於中國零售業而言只能說是不盡理想,畢竟連電商龍頭阿里巴巴都交出了低於預期的成績單。事實上,中國零售業從2021年疫情之後就開始進入個位數的低度成長,而消費市場疲弱又自然會拖累就業市場,於是我們也看到中國官方所公佈的青年失業率逼近兩成。任何國家一旦進入這樣消費與就業的負向循環,經濟復甦就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因此大眾不禁會問,中國會否重演日本「失落的三十年」?


中國房市問題只有爛尾樓?庫存房更是大麻煩

近幾個月來整個金融市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中國是否會日本化?現在的中國除了消費市場、就業市場疲軟以外,前兩年萬眾矚目的房地產市場問題至今也仍未解決,政府雖推出一系列政策,但仍未起提振房價的作用。

回到最基礎的供需角度來看,當前中國房地產供給過剩的情況可以說是相當嚴重。以房地產數量規模最大的二、三線城市來看,商品房庫存由2010年的100億平方米成長至今超過400億平方米,而庫存消化月數也從當時的5個月成長至今約25個月。不動產的開發前置期通常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商品房庫存已較2020年最高峰時約550億平方米低,然而庫存消化月數卻仍處高位(見圖一)。這顯示出,2020年後不動產市場供給確實已經減速,但市場需求卻降得更快,目前仍未見落底訊號。


圖一、中國商品房庫存高,消化時間長
資料來源:Bloomberg。

中國經濟全面疲軟,確實與八零年代的日本困境類似,但還是有一點關鍵差異:中國目前仍是開發中國家,日本在八零年代早就成為已開發國家。換言之,相對於經濟體成熟到難以靠政策左右的日本,中國的計畫經濟更有可能成功擺脫困境,因此問題關鍵仍在:官方是否能推出一系列有效政策?


利率寬鬆以外,更需「防風險」、「拉經濟」、「調體質」

回顧日本「失落的三十年」,當時日央行不斷降低利率,最後不僅將利率長時間維持在0%,甚至還推出債券殖利率曲線控制這樣的極端手段;財政上,日本的消費稅長期維持低於歐美水準以促進消費,同時拉高社會福利支出以強化民眾信心。

或許是日本已有先例,中國目前也採取了與當時日本相同的寬鬆立場。除了中國央行在貨幣政策上接連降準降息(見圖二),中國財政部也在財政政策上加大了擴債規模,雙管齊下,政策完整度比過去來得高很多,也降低經濟失序墜落的可能性。後續,中國政策還有發揮空間,以下為三大可能方向。


圖二、中國與過往日本政策利率走勢
註:日本時間軸為第二橫軸。
資料來源:Bloomberg。

第一,防風險:除了目前已經推出的化解地方債、補充銀行資本適足率以外,在貨幣政策寬鬆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穩定金融與房地產市場的政策。

第二,拉經濟:針對民間加大財政刺激,從短、中、長期三方面激勵消費信心,目前仍力有未逮。

第三,調體質:從產業升級、改善營商環境、修復外資信心,乃至於改善社會保險機制與人口老化問題,才能根本性改善經濟。


川普全面執政,且看明年美中如何過招

11月初,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之後,人大常委會卻僅繼續推出化債相關的防風險措施,被市場解讀為:留下政策空間以應對川普全面執政後的貿易大戰。另一方面,提高關稅則是川普在選戰中的主要訴求,在美中雙方都有〈貿易戰1.0〉的經驗下,明年恐怕會反覆看到美、中激烈拉扯的狀況。

雖然市場對11月人大常委會推出的政策規模並不滿意,不過可以留意的是,924人行新政之後,官方態度確實已有所轉變。因此,目前推出的一籃子政策雖仍多偏重短期「防風險」,但市場仍期待,明年官方會更著重在中期「拉經濟」及長期「調體質」的政策推出。過去中國遭遇經濟危機,皆能以強力的計劃經濟政策扭轉乾坤,這一次,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熱門活動

申購首選基金,享申購手續費優惠!
定期定額投資專案系列基金,持續投資滿三年,手續費0元
發揮你的ESG天賦人格,用投資參與永續,支持改變!

如您對我們的產品想進行瞭解或有投資意願者,請洽本行全台各分行之理財顧問 或洽本行服務專線:0800-818-001或立即線上留言

揭露事項與免責聲明

本報告為國泰世華銀行(下稱“本公司”)提供尊貴理財客戶之參考資料,並非針對特定客戶所作的投資建議,且在本報告撰寫過程中,並未考量讀者個別的財務狀況與需求,故本報告所提供的資訊無法適用於所有讀者。



本報告係根據本公司所取得的資訊加以彙集及研究分析,本公司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本報告中所提出之意見係為本報告出版當時的意見,邇後相關資訊或意見若有變更,本公司將不會另行通知。本公司亦無義務持續更新本報告之內容或追蹤研究本報告所涵蓋之主題。本報告中提及的標的價格、價值及收益隨時可能因各種本公司無法控制之政治、經濟、市場等因素而產生變化。本報告中之各項預測,均係基於對目前所得資訊作合理假設下所完成,所以並不必然實現。本報告不得視為買賣有價證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的要約或要約之引誘。

 

國泰金融集團(下稱“本集團”)所屬各公司可能個別基於特定目的且針對特定人士出具研究報告、提供口頭或書面的市場看法或投資建議(下稱“提供資訊”),鑑於提供資訊之單位、時間、對象及目的不同,本報告與本集團其他單位所提供資訊可能有不一致或相牴觸之情事;本集團所屬公司從事各項金融業務,包括但不限於銀行、保險、證券經紀、承銷、自有資金投資、資產管理、證券投資信託等。本集團各公司對於本報告所涵蓋之標的可能有投資或其他業務往來關係,各公司從事交易之方向亦可能與本報告不一致,讀者應審慎評估自身投資風險,自行決定投資方針,不應以前述不一致或相抵觸為由,主張本公司或本集團其他成員有侵害讀者權益之情事。

 

2012年7月27日金管證投字第1010033031號函

台北市松仁路7號B1

TEL:02-8722-6666

十打開全文